马歇尔计划:美国是怎样实现对西欧领导控制的?

2020年07月06日10:46:08
APP永久免费入口

为了遏制苏联和全球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美国在1947、1948、1949三年内相继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意味着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上三管齐下,对苏联实行政治上的孤立打击、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

做为冷战三个重要支柱之一的"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资本主义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歇尔计划表面上是一项纯经济援助计划,但实际上是为了压制共产主义的发展,对抗苏联及其卫星国。进而从政治和经济上取得控制西欧的主导权,它明确地把欧洲一分为二,促使了两极对峙世界新格局的出现。

战后欧洲

二战后的欧洲困境

二战结束之后,大半个欧洲依然难以从数百万人的死伤中平复。战火遍及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持续的轰炸使绝大多数大城市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它们的工业生产。

欧洲大陆上的许多著名城市,例如华沙和柏林,已成为一片废墟。而其它城市,如伦敦与鹿特丹,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些地区与经济生产相关的建筑大多化为一片瓦砾,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虽然外援使1944年的荷兰饥荒有所缓解,但战争对农业的破坏还是导致了欧洲大陆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面积的饥饿,而1946-1947年欧洲西北部罕见的寒冬又使这一情况进一步恶化。

所受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交通运输设施。战争中铁路、桥梁以及道路都成为了对方空袭的目标。西欧的中小城镇和村庄所受的毁坏程度较轻,但交通运输的破坏还是使这些地区的经济与外界的联系几近断绝。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耗费大量财力,而此时大多数陷入战争的国家的国库已被消耗殆尽了。

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阻断了西欧从东欧的粮食进口线,加剧了战后西欧粮食短缺的局面。食品短缺成为了最为紧迫的问题。情况在德国尤其严重,威廉·克莱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说,"数百万人正在慢慢饿死。"

二战后美国的担忧

二战中唯一一个基础设施没有遭到明显破坏的正是美国。它比大多数欧洲国家都要晚一些参战,而且本土所受的损失也比较有限。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其经济也依然充满活力。战争期间美国的工业为本国和它的盟国的战争机器提供了支持,因此美国经济经历了自建国以来增长最快速的一段时期。

战后,美国工厂又很快转入了民用生产,物资供应爆炸性增长,长期的繁荣需要有输出这些商品的市场,欧洲就成了这些商品输出的最佳选择。而事实上,马歇尔计划提供的援助中的很大一部分,正是这些来自美国的工业品和原料。

1946-1947年酷寒的冬天,德国有许多家庭没有供暖,数百人被冻死。英国的情况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为了满足国内的民用煤炭需求,工业生产不得不被停止。因此,从人道主义出发的考虑也是提出这一计划的重要动机之一。

对美国来说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冷战思维的形成。美国政府中的很多人士对苏联行动的怀疑情绪正日渐加深。马歇尔计划的倡导者之一乔治·凯南在此时已预言了未来世界的两极格局。

马歇尔计划的策划者之一,乔治·凯南

在法国和意大利,战后的普遍贫穷为共产党势力的增长提供了充分的养料。而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在本国战争期间的反抗斗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又使其声望急剧增长。在这些国家战后的选举中,共产党取得了普遍性的成功。在法国,法国共产党甚至一度成为了议会第一大党。这令美国政府不安,他们担心法国和意大利也会滑入共产主义阵营。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其遏制政策也要求美国必须向非共产主义国家提供援助,以起到遏制苏联影响及扩张的作用。甚至有人寄希望于东欧国家加入这一计划,从而使他们从正在形成的苏联集团中脱离出来。

1947年6月5日,任美国国务卿的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而这一讲话的发表也标志着马歇尔计划的正式拍板。他站在哈佛园(Harvard Yard)纪念教堂的台阶上,宣告美国已为帮助欧洲复兴作好了准备。

这篇由查尔斯·博伦(Charles Bohlen)起草的演讲词中没有提及任何的细节和数据。它号召欧洲人团结起来、共同规划一个他们自己的重建欧洲计划,然后由美国为这一计划提供资金才是这一演讲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这次演讲主要针对的听众是欧洲人,演讲现场特意没有邀请任何美国记者,而且杜鲁门还特意于同日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以转移国内媒体的注意力。而相映成趣的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全文播送了这篇演讲。

事实上,早在马歇尔发布演讲之前,就已经有不少的意见和呼声认为有必要对欧洲开展援助重建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官方名字是"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ERP)〕。因其主要提出者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事实上真正策划该计划的是美国国务院的众多官员,特别是威廉·克莱顿和乔治·凯南。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要把计划从签字变成现实,不仅需要各个参与国家的协商,还需要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由于这一问题与各国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整个谈判显得极其冗长而复杂。一个大规模的会议在巴黎召开,这个会议几乎邀请了当时欧洲的所有国家,包括正在形成中的东欧集团成员国。

由于苏联的反对,最后仅有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表示愿意参加该会议。但捷克斯洛伐克的外长扬·马萨里克因支持本国参与马歇尔计划,后来被召入莫斯科遭到斯大林的怒声斥责,这被认为是苏联欲开始加强对东欧的全面控制的一个明显信号。当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被苏联阻止前往巴黎参加会议时,其它的东欧国家也就很知趣地拒绝了美国的援助。芬兰为了避免与邻邦苏联形成过于对立的两国关系,也拒绝参与该计划。

第一批实质性的援助在1947年1月交付,目的地是希腊和土耳其。起初,向这两个国家的反共力量提供援助的是英国。但由于其自身的经济情况此时已相当糟糕,难以坚持下去,于是英国请求美国来继续承担这一责任。

1948年4月3日,杜鲁门签署了马歇尔计划,并批准设立了经济合作总署(ECA)来负责这一计划的实施。

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

欧洲人将大多数来自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用于输入美国生产的商品。欧洲国家在二战中几乎消耗光了他们的所有外汇储备,因此马歇尔计划带来的援助几乎是他们从国外进口商品的唯一外汇来源。

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马歇尔计划按原定计划在1951年宣告结束,但此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其它形式的援助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 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西欧经济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空前发展。这样的经济奇迹是否主要归功于马歇尔计划的,尚存争议,但人们普遍认为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马歇尔计划的政治影响亦不亚于其经济影响。该计划的实施使西欧从战后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减少了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稳定了政治局势。马歇尔计划实施并显现出其作用之后,西欧共产党的势力便迅速衰弱,其影响力已经不可与先前相比。

由于马歇尔计划的成功实施,也巩固并推进了北大西洋同盟,并使之持续到冷战终结。

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在提出马歇尔计划时,就要求西欧国家只有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接受美国的援助,其目的在于使西欧成为美国商品和资本可以自由进入的“一个没有内部贸易关税壁垒”统一市场。西欧国家为此成立的一系列经济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冲破了原来民族国家的界限,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增强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

同时,因为东欧国家拒绝参与该计划,马歇尔计划也被认为是宣告战后欧洲分裂的最重要的征兆之一。由于马歇尔计划包藏着对付苏联的意图,苏联必然要奋起反击。苏联为了防止出现离心倾向,大大加强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从1947年7月到1949年初,苏联通过采取一系列行动,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牢牢控制了东欧国家,从而基本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苏联——东欧阵营。

就美国而言,美国也从马歇尔计划中获取很大的经济利益。它美国经济的海外渗透出口开辟了新的市场,消除了美国经济的潜在危机。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各国经济的控制和支配能力,从而为美国在政治、军事上与西欧结盟奠定了经济方面的基础。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在西欧确立了无可怀疑的领导地位,使西欧各国纳入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轨道,增强了美国抗衡苏联的力量,杜鲁门曾毫不隐讳地宣称,执行马歇尔计划“是为了明智而有效地实现我国外交政策的伟大事业”。

有学者认为,从东西方关系的角度来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