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九年,中英在虎门南面的穿鼻海面爆发了战斗,清朝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战败了此次战斗,历史上称之为“穿鼻之战”。这场战争发生在鸦片战争前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这一场战争决定了以后清王朝和整个世界的走向!
事件发生在1839年11月3日,虎门销烟以后,清朝两广总督林则徐趁热打铁,勒令在华商人签署具结文书,承诺不再从事鸦片交易,却被英国领事义律一口拒绝。甚至义律更不停派出战船在虎门外挑衅,意图扩大事端。而深感英国战争威胁的林则徐,也早已进行了精心准备,水师炮台的装备战斗力已然升级,这次更是拍案而起,愤然迎击!
战斗中,关天培亲自挺立水师船桅杆前,拔腰刀督战,厉声喝称:“敢后退者斩。”适有英船炮弹飞过桅边,剥落桅木一片,从关天培手面擦过,皮破见红。关天培奋不顾身,仍复持刀屹立,又取银锭先置案上,有击中敌船一炮者,立刻赏银两锭。其本船所载3个铜炮最称得力,关天培督令弁兵对准“士密”号连轰数炮,将其船头(粤人呼为头鼻)打断,船头数十人纷纷滚跌入海。水师提标左营游击麦廷章,督率兵弁,连轰两炮,击破“士密”号后楼,英兵亦随炮落海,左右舱口,间有打穿。据史料记载“华伦”号畏不向前,未致受伤。激战约一个时辰之久(中午12时至下午2时),“士密”号帆斜旗落,且御且逃,“华伦”号亦随同遁去。清军水师3只兵船受击进水,兵丁死15名,伤数十。
1839年11月3日的穿鼻海战,英军虽然退出了穿鼻洋,但没走远,转而攻打九龙官涌炮台。4日、8日、9日、11日、13日,英军在九龙官涌海面连续炮击清军炮台。9日,林则徐再次调派大鹏湾赖恩爵等人就近带兵往官涌夹攻来犯英军,英军后来撤回尖沙咀,林则徐又命令部队从尖沙咀以北的官涌山上打击英军,最终将英军驱逐出尖沙咀。英军退至珠江口外,林则徐向朝廷汇报抗英成果。他将这些冲突连同9月4日那一次冲突在内,在奏报中概括为“七战七捷”。且不说,这算不算“七战”,或算不算“七捷”,但这种高估计清军海防能力的奏折,实实在在地误导和鼓动了道光皇帝及朝臣们虚幻的胜利感,朝廷上下没人能认识到什么是海上战争,真正开战大清除了加筑炮台,还将怎样应对?这种腐败的思想为以后埋下恶果。
道光皇帝接到捷报后大喜,于1839年12月下令禁止广东口岸的全部对外贸易,断绝了中外之间全部贸易往来,它再度激化了清英冲突。在1840年初的英国议会上,国会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对清国宣战。
至于之后的事情,大家都已经知晓了,1840年鸦片战争全民爆发,中国的国门开始被英国打开,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八国联军侵华,就连之后的日本也开始欺负这个曾经是他大哥的国家,中国也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广大人民群众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这其实只是一个开端,都知道历史不可能重来,如果这场战争能带给清朝官员更多的思考的话,能够进一步认识海战的话,那么也不会出现后来的种种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