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府是怎么分家的?

2021年05月18日06:36:01
APP永久免费入口

一般人对于清代皇族的概念,都是王爷、贝勒,最次的也是个公爷。故而很多人认为,皇族中只有这些人。有的人就算知道皇族里也有不是王爷贝勒的,但是一说到皇族,就是几百个王爷贝勒。实际上,清代皇族中的绝大部分,都和平民百姓没什么区别。以整个清代来讲,皇族的男性中有爵位比例占男性总人口的6.3%左右,而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这六等,只占总人口的1%略高。同时,这个比例还跟时代有所不同,越靠清初比例越高,越靠清末比例越低,到了晚清,皇族(这里只讲宗室)人口大约一万五千人,其中高等爵位者不过百人。

故而,实际上是因为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少数精英身上,而无视了人数占主体的闲散宗室们。对于这些王府分出去的庶流,他们的生活如何,更是不被关注。这里我们粗略的讲一下王府庶流的生活。

Q:王府是怎么分家的?

A:由于清代爵位秉承一人继承制度,所以王府基本上是每代都要分家的。举个例子,第一代王爷去世,第二代里的一个人继承后,他的兄弟就都要分家出府。同理,第二代继承者去世,第三代的一个人里继承后,第三代的兄弟也都要分家出府。各府继承者的支系被视为大宗,其出府的兄弟们便成为庶流,一些混得好的庶流也可以被称为小宗,不过实际上这两个词汇没啥本质区别当然了,也有分家比较晚的,或者有特殊情况的,比如说兄弟太小之类的。有的则是第三代的时候,才分第二代的家。不过,当代大宗的同辈兄弟长大成人之后分出另过,算是一个普遍现象。

Q:王府分家具体是怎么分的?